当前位置: 首页> 热门文章 > 正文

退役军人吴海燕:青春幸有橄榄绿 转业基层守初心 全球热文

时间:2023-03-08 14:00:28 来源:大众网

大众网·海报新闻记者 杨懿渲 青岛报道


(资料图片)

历史长河中每一个重要的节点,从不缺少女性的身影。她们不囿于灶台,不困于方寸之间;她们强大而坚韧,温柔却不失锋芒;她们是母亲、是女儿、是妻子、更是自己,她们不被定义,也从未停下脚步,越来越多的她们扎根于社会各个领域,在无数平凡的岗位上创造无限可能。

在军营,她矢志强军、献身国防,用满腔热血践行无悔誓言;在基层,她拥军惠民、心系民生,用满心真诚为辖区居民排忧解难;在家中,她温暖如春、无微不至,用最淳朴的爱关心着每一位亲人。她是部队里的好战士、工作中的好榜样,她以巾帼不让须眉的豪情与担当,尽显退役军人的本色风采,她是青岛市李沧区世园街道退役军人服务站站长吴海燕。

一朝军人 一生军魂 难忘部队经历成就今日巾帼风采

自小在部队大院旁长大,与军人朝夕相伴,家里的哥哥姐姐也有半数参军入伍,从懂事起,吴海燕的心中始终有一股抹不去的军人情结。1999年,稚气未脱的吴海燕便已穿上军装,踏上了长达十三年的从军征程。

由于参军时年纪较小,起初,吴海燕视部队里的规矩为束缚,甚至期待每日训练经过的石桥断掉,但一次外出经历使她的心境有了改变。

“记得入伍后第一次外出,是班长带我们去趵突泉游玩,那时候大家十七八岁,第一次穿着军装出现在公共场所还有些不太自然”,吴海燕笑着说,“拍照的时候,一个小女孩跑过来拽了拽我的衣角说‘解放军阿姨,能帮我个忙吗’,虽然已经记不得具体帮了她什么,但这一声‘解放军阿姨’确实将我喊醒了。”当看到身上的军装,吴海燕终于知道小女孩穿过人群跑向自己的原因,那一刻,她觉得自己长大了,她的肩上扛起了一份责任。

吴海燕告诉记者,十三年的从军经历,令她印象最深的是在新兵营的三个月,那时的苦与泪只有她自己知道,但也是那时的自律与坚持,塑造了现在的她——一位有韧性、能吃苦,肩负重任仍不忘军人本色的巾帼奋斗者。

退伍不褪色 换装不换心 转业基层书写人生新篇

需要照料的老人和孩子、同为军人的丈夫、部队命令的不确定性……种种原因下,纵然心中有万分不舍,2011年,吴海燕选择了退伍转业。

“上交肩章和姓名牌的时候,确实有些惋惜,但想到将来还能在工作中发挥余热,心中还是充满期待与抱负的。”入职基层后,吴海燕曾在多个部门与岗位辗转,最终落定在世园街道党群服务中心。

街道和社区作为服务群众的第一线和最前沿,群众需要什么,吴海燕便做什么,“我是一块砖,哪里需要哪里搬。”

疫情三年,是吴海燕最难熬,但同时也是令她快速成长的三年,作为基层工作者,她始终坚守在抗疫一线,最忙的时候连续六个月没休一天。吴海燕告诉记者,疫情最严重的时候,学校停课,家里老人不会使用电子设备,她只好把孩子送到同学家里学习。“那时候最对不起的就是孩子”,每当看到视频中哭泣的孩子,曾为军人的吴海燕也难以控制泪水,瞬间沦陷,但职责告诉她,她不能离开。

人虽退役心未改。疫情期间,吴海燕组织协调辖区退役军人,组建多支志愿者队伍,在各社区进行物资搬运、代购跑腿等志愿服务活动,通过树立榜样,弘扬军人吃苦耐劳的奉献精神,以此带动更多居民的关注与参与,以点带面、带面成片,大家一同携手共渡难关。

为营造拥军爱军氛围,融洽军民关系,吴海燕协调辖区部队与街道社区进行共建,每年3月、8月定期开展各类活动,让军人感受群众热情,也为群众营造积极向上的社区环境。每年“八一”,街道还会邀请辖区退役军人及家属一起喝茶聊天,作为街道工作人员,同时也是退役军人的吴海燕,也会参与其中,增进与居民感情,欢聚一堂共度建军节,也让每一位退役军人都能切实感受到国家的关心与“家”的温暖。

穿上军装,她把最美的青春献给国防事业;脱下军装,她依然秉承军人本色,从部队到地方,她变换的是身份,不变的是肩上的重任。吴海燕说,虽然她已退役,但心中的军魂永不熄灭,无论身着军装还是便装,都要发扬军人那般不怕苦不怕累的光荣传统,敢于拼搏,乐于奉献,成为让祖国放心,让群众信任的人。

“青春有很多种,很庆幸我的青春有穿军装的样子。”吴海燕笑道。

标签:

上一篇:

下一篇:

X 关闭

X 关闭

求学助医
  • 网络问诊不靠谱?医生建议网络看病需谨慎

  • 上海发放的中药防疫干预汤药如何服用?专家解答来了